赤崁樓

>>>>> Click here to view this photo album 看這個相本按這裡 <<<<<

DSC00146


今天終於有點時間, 下午二點半做完臉之後就帶老公去 赤崁樓. 其實我也是第一次去.
IMG_8528

赤崁樓最早於1653年在原址設立碉堡,因為當地原住民稱當地為「赤崁」,所以民眾都以「赤崁樓」、「番仔樓」、或「紅毛城」來稱呼它。當時荷蘭人入侵台 灣後,就以台南作為據點,運出糖、水鹿皮、稻米等農產品,並且不斷剝削當地居民。終於激起郭懷一率領的民變。

在1653年亂事平定之後,荷蘭人害怕再有平民暴動,便在當時的主要市街(今民權路)之北修築城堡,以供防禦,也做為商業與行政中心。荷人稱此堡為「普羅 民遮」,有「行政區」、「省份」或「永恆」之意。這是繼安平古堡之後的第二座大型碉堡,功能主要是作為行政與商業的用途,與安平古堡單純作為軍事防禦用途 有點不同。
IMG_8560

1661年(明永曆15年) 荷蘭人被鄭成功驅逐之後,原先作為明鄭的行政中心,稱為「承天府」,不過時間非常短暫,等到熱蘭遮城 (今安平古堡)被攻下後,就將行政中心移居到安平。也由於海岸線逐漸遠離,原來的海岸漸漸形成陸地,使得赤崁樓的軍事用途日漸消失,所以一直到清朝咸豐年間將近 200 年內,赤崁樓都只是被清軍當成軍火庫來使用,由於陸續發生的民變,使得赤崁樓每次都遭受戰火的蹂躪,也就任其荒廢破敗。
IMG_8501

在荒煙漫草間的悠悠歲月裡,最早出現在赤崁樓原址的建築物,是當地民眾於清朝同治年間發起的建廟行動,建立的寺院稱為「大士殿」,供奉觀世音菩薩,成為附 近民眾的信仰中心,可惜於光緒11年因為中法戰爭,為了安全的考量,當時的台灣巡撫劉銘傳即下令拆除赤崁樓的碉堡建築,連「大士殿」都被遭拆除。
IMG_8544


直到光緒12年,台灣知縣沈受謙在北邊,利用已毀的普羅民遮城堡殘基建立書院主體建築,而將位於今開山路的「引心書院」遷來此地,並更名為「蓬壺」,成 為極具規模的書院。建築主體包括門廳(現在仍保存)、講堂(已拆毀)。並且在赤崁樓原址設立「五子祠」、與「文昌閣」,供書院的學生參拜,沈葆真與沈受謙 為了順應當地民情,亦奏旨設立「海神廟」,並恢復建立原先被拆毀的「大士殿」,因此,赤崁樓就形成了文風鼎盛的地方,也成為當地民眾的信仰中心。

可惜台灣割讓日本之後,日本人以赤崁樓當作陸軍的「衛戌病院」,拆除了蓬壺書院講堂舊墟 (講堂在1923年因地震倒塌) 、與五子祠(因颱風吹倒)一併拆除。

1935年日本人重新整修赤崁樓城堡結構,挖掘出荷蘭城堡遺跡與城堡入口,並因此拆除了大士殿,所以赤崁樓在日據時代,也只剩現今仍見的海神廟、文昌閣、與蓬壺書院的門廳。
IMG_8554
荷蘭城堡遺跡與城堡入口


台灣光復後,政府於1965年重修赤崁樓,把木造建築改為水泥結構,1982年列為國家 1 級古蹟,1983年展開大規模的修建恢復工程計劃,就是現在的模樣。
IMG_8537

在海神廟與文昌閣兩棟建築物之間,有一口荷蘭人建赤崁樓時所開鑿的井,所以當地人稱這口井叫做「紅毛井」,井口呈半圓形,傳說井底有通道,可以通往安平古堡,供荷蘭人在危急時逃難之用,至於傳說是真是假,已經沒得求證了。

IMG_8570
超過 300 歲的石虎

0 意見:

Design by Blogger Templates